查询

下陵上替

xià líng shàng tì
Lower mausoleum and upper displacement
“下陵上替”的成语拼音为:xià líng shàng tì,注音:ㄒㄧㄚˋ ㄌㄧㄥˊ ㄕㄤˋ ㄊㄧˋ,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年代:古代成语,出处:《左传·昭公十八年》:“于是乎下陵上替,能无乱乎?”,基本解释:在下者凌驾于上,在上者废弛无所作为。谓上下失序,纲纪废坠。陵,通“凌”。,例句:~,虽令不从,此其效也。★明·刘基《春秋明经·城费叔弓帅师围费》
拼音 xià líng shàng tì
注音 ㄒㄧㄚˋ ㄌㄧㄥˊ ㄕㄤˋ ㄊㄧˋ
词性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英文 Lower mausoleum and upper displacement
年代 古代成语
解释 在下者凌驾于上,在上者废弛无所作为。谓上下失序,纲纪废坠。陵,通“凌”。
出处 《左传·昭公十八年》:“于是乎下陵上替,能无乱乎?”
例句 ~,虽令不从,此其效也。 ★明·刘基《春秋明经·城费叔弓帅师围费》
补充纠错
上一个成语: 下里巴人
下一个成语: 下落不明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顺接) 补充纠错
  • 下陵上替在下者凌驾于上,在上者废弛无所作为。谓上下失序,纲纪废坠。陵,通“凌”。
  • 进可替不指向君主进献良策以废弃弊政。同“进可替否”。
  • 上陵下替指上下失序,纲纪废坠。陵,通“凌”。同“下陵上替”。
  • 上替下陵指上下失序,纲纪废坠。陵,通“凌”。同“下陵上替”。
  • 包办代替指应该和有关的人一起商量或一起做的事,却独自办理,不让旁人参与。
  • 顶名替身犹言顶名冒姓。
  • 日陵月替指逐渐衰落、弛退。
  • 冒名顶替冒:冒充,以假充真。为了达到自己的某种目的,假冒别人的姓名,代他去干事或窃取他的权力、地位。
  • 献可替否献:进;替:废。指劝善归过,提出兴革的建议。
  • 献替可否指劝善归过,提出兴革的建议。同“献可替否”。
  • 进可替否指向君主进献良策以废弃弊政。
  • 替罪羊古代犹太教祭礼是替人承担罪过的羊。比喻代人受过。
  • 捉生替死指晨昏颠倒。常用在无限制地享乐。
  • 替天行道代上天主持公道。封建社会里农民起义多以此作为动员、组织群众的口号。
  • 替古人耽忧指不必要的忧虑。
  • 替古人担忧为古人所遇到的困难、危险担忧、发愁。比喻不必要的担心和忧愁。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补充纠错
  • 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头顶上没有一片瓦,肢底下没有插针的地方。形容一无所有,贫困到了极点。
  • 上烝下报烝:晚辈男子和长辈女子通奸;报:长辈男子与晚辈女子通奸。泛指男女乱伦。
  • 地下修文旧指有才文人早死。
  • 高下其手犹言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串通做弊。
  • 经纬天下经,纬:治理。指治理国家。
  • 月下花前本指游乐休息的环境。后多指谈情说爱的处所。
  • 十行俱下眼睛一瞥就能看下十行文字。形容读书极快。
  • 天下太平处处平安无事。指大治之世。
  • 三下五除二珠算口诀。形容做事及动作干脆利索。
  • 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比喻再难的事,拼着一死也敢干下去。
  • 上梁不正下梁歪上梁:指上级或长辈。比喻在上的人行为不正,下面的人也跟着做坏事。
  • 不媿下学犹言不耻下问。
  • 功盖天下功劳天下第一。
  • 甲冠天下甲冠:第一。称雄天下。形容人或事物十分突出,无与伦比。
  • 每下愈况越往下越明显。表示情况越来越坏。
  • 欺上瞒下对上欺骗,博取信任;对下隐瞒,掩盖真相。
  •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指只要有志向,有毅力,没有什么办不到的事情。
  • 下车作威原指封建时代官吏一到任,就显示威风,严办下属。后泛指一开头就向对方显示一点厉害。
  • 低声下气形容说话和态度卑下恭顺的样子。
  • 指日可下表示不久就可以攻下。
  • 势倾天下形容权势极大,压倒一切人。
  •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多指地位崇高权势显赫的大臣。
  • 九泉之下九泉:地下。死人埋葬的地方,即在阴间。
  • 下阪走丸阪:斜坡;丸:弹丸。在斜坡上往下滚弹丸。比喻说话敏捷流利。
  • 下里巴人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
  • 谦恭下士旧时指达官贵人对地位不高但有才德的人谦虚而有礼貌。
  • 轻身下气形容谦恭的态度。
  • 视下如伤把百姓当作有伤病的人一样照顾。旧时形容在位者关怀人民。同“视民如伤”。
  •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指本来没有事,自己瞎着急或自找麻烦。
  • 下马看花比喻停下来,深入实际,认真调查研究。
  • 折节下士折节:屈己下人。屈己下人,尊重有见识有能力的人。
  • 泪如雨下眼泪象雨水似的直往下流。形容悲痛或害怕之极。
  • 名高天下比喻全国闻名。
  • 上下同心上下一心。
  • 声泪俱下一边说一边哭。形容极其悲恸。
  • 天下第一形容没有人能比得上。
  • 天下莫敌形容战无不胜,没有对手。同“天下无敌”。
  • 下笔成文一下笔就很快写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才华横溢。
  • 江流日下江河的水一天天地向下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地坏下去。同“江河日下”。
  • 桃李遍天下比喻学生很多,各地都有。同“桃李满天下”。
  • 下车伊始伊:文言助词;始:开始。旧指新官刚到任。现比喻带着工作任务刚到一个地方。
  • 下乔木入幽谷从高树上下来,钻进幽深的坑谷里。比喻弃明从暗,或从良好的处境转入恶劣的处境。
  • 借坡下驴凭借有利的地势下驴。比喻利用有利条件行事。
  • 据高临下凭借高处俯控低处,指凭仗优势地位足以控制别人。
  • 欺上罔下对上欺骗,博取信任;对下隐瞒,掩盖真相。
  • 下笔千言千言:长篇大论。形容文思敏捷,写作迅速。
  • 下落不明下落:着落,去处。指不知道要寻找的人或物在什么地方。
  • 低首下心首:头;下心:屈服于人。形容屈服顺从。
  • 急转直下形容形势或文笔等突然转变,并且很快地顺势发展下去。
  • 林下风韵指女子态度娴雅、举止大方。同“林下风气”。
  • 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串通做弊。
  • 天下无敌普天之下,没有敌手。形容战无不胜,没有对手。
  • 通上彻下①指从天到地。②从上到下。指所有的人。
  • 下笔有神指写起文章来,文思奔涌,如有神力。形容文思敏捷,善于写文章或文章写得很好。
  • 下乔入幽冬季鸟躲在深山穷谷,到春天出来飞鸣于乔木,用来比喻人舍弃黑暗而接近光明,或者从劣境而进入良好的处境。相反则叫“下乔入幽”。
  • 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
  • 花前月下本指游乐休息的环境。后多指谈情说爱的处所。
  • 花下晒裈裈:有裆裤子。在鲜花下晒裤子。比喻不文雅,煞风景。
  • 就汤下面比喻顺势或趁机行事。
  • 军临城下敌军已来到自己的城墙下面。比喻情势十分危急。
  • 林下风度称颂妇女娴雅飘逸的风采。
  • 每况愈下越往下越明显。表示情况越来越坏。
  • 涕泗交下眼泪鼻涕一起流下。形容痛哭的样子。同“涕泗交流”。
  • 天高听下指天子圣明,虽居朝廷之上而能洞察下情。
  • 天下归心形容天下老百姓心悦诚服。
  • 下坂走丸从山坡上滚下弹丸。比喻顺势无阻,敏捷而无停滞。
  • 下不为例下次不可以再这样做。表示只通融这一次。
  • 月下老儿神话传说中掌管婚姻之神。借指媒人。
  • 江河日下江河的水一天天地向下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地坏下去。
  • 敬上爱下敬:尊敬。尊敬在己之上者,爱护在己之下者。形容待人谦恭有礼。
  • 举国上下举:全。指全国上上下下的人。
  • 林下高风指女子态度娴雅、举止大方。同“林下风气”。
  • 林下清风指女子态度娴雅、举止大方。同“林下风气”。
  • 落阱下石比喻乘人有危难时加以陷害。同“落井下石”。
  • 拿下马来比喻将人制服。
  • 牵牛下井比喻事情棘手,使不出力。
  • 权倾天下权势压倒天下。形容权势极大。
  • 桃李满天下桃李:指培养的后辈或所教的学生。比喻学生很多,各地都有。
  • 天下独步独步:独一无二,特别突出。超群出众,无人可比。
  • 天下乌鸦一般黑比喻不管哪个地方的剥削者压迫者都是一样的坏。
  • 下笔成章一挥动笔就写成文章。形容写文思敏捷。
  • 下车之始指官吏刚到任所。同“下车伊始”。
  • 下井投石见人掉进井里,不但不搭救,反而向井里仍石头。
  • 一叶落知天下秋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
  • 誉满天下美好的名声天下皆知。亦作“誉满全球”、“誉满寰中”、“誉塞天下”。
  • 月下老人原指主管婚姻的神仙。后泛指媒人。简称“月老”。
  • 在人矮檐下,怎敢不低头比喻受制于人,只得顺从。
  • 不知高下指说话做事不知轻重。
  • 浪迹天下浪迹:到处流浪。到处流浪,足迹遍天下。
  • 礼贤下士对有才有德的人以礼相待,对一般有才能的人不计自己的身分去结交。
  • 落井下石看见人要掉进陷井里,不伸手救他,反而推他下去,又扔下石头。比喻乘人有危难时加以陷害。
  • 能上能下指干部不计较职位高低,不论处于领导岗位或在基层从事实际工作,都能踏踏实实地干。实行能上能下,是对干部职务终身制的一项重要改革。
  • 赔身下气谦躬屈节,低声下气。
  • 七行俱下读书,同时读七行。比喻非常聪明。
  • 上无片瓦,下无卓锥形容一无所有,贫困到无立足之地。
  • 俗下文字指为应付世事而写的平庸的应酬文章。
  • 天高地下①比喻尊卑有别。②比喻各种情势。
  • 天下为公原意是天下是公众的,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后成为一种美好社会的政治理想。
  • 五行并下五行文字一并看。形容读书速度快。
  • 夕阳西下指傍晚日落时的景象。也比喻迟暮之年或事物走向衰落。
  • 下车泣罪旧时称君主对人民表示关切。
  • 下回分解章回小说于每回之末所用的套语。现多用以喻事件发展的结果。
  • 下学上达指学习人情事理,进而认识自然的法则。
  • 半上落下犹半途而废。
  • 不愧下学不耻下问,虚心向地位低的人学习。
  • 不在话下指事物轻微,或者理所当然,不值得一提。
  • 大树底下好乘凉比喻有所依托,事情就好办。
  • 黄泉之下黄泉:指地下之泉,人死埋于地下。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
  • 林下风气林下:幽僻之境;风气:风度。指女子态度娴雅、举止大方。
  • 七上八下形容心里慌乱不安。
  • 强将手下无弱兵英勇的将领部下没有软弱无能的士兵。比喻好的领导能带出一支好的队伍。
  • 上窜下跳比喻四处奔走,多方串连,策划活动。
  • 上好下甚上面的喜爱什么,下面的人就会对此爱好的更加利害。
  • 天下一家视天下人为一家,和睦相处。也指全国统一。
  • 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写了一大篇文章,但没有接触到主题。
  • 下情上达谓下面的情况或意见能够通达于上。
  • 下塞上聋塞:堵塞不通。聋:耳朵的听觉失灵。下边堵塞不通,上边听觉失灵。比喻真实情况不能上传下达。
  • 下愚不移移:改变。下等的愚人,决不可能有所改变。旧时儒家轻视劳动人民的观点。也指不求上进,不想学好。
  • 心上心下形容心神不安。
  • 星前月下指月夜良宵。亦作“月下星前”。
  • 正冠李下在李树下不整帽子,以避免偷李的嫌疑。比喻做容易引起怀疑的事。
  • 百下百全犹言百发百中,万无一失。
  • 笔下生花比喻文人才思俊逸,写作的诗文极佳。
  • 不差上下不分高下,差不多。
  • 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 驰名天下驰:传扬。形容名声传播得很远。
  • 丰墙硗下垣墙高大,而基址峻峭。比喻根基不固。
  • 居高临下居:站在,处于;临:面对。占据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占据的地势非常有利。
  • 看人下菜碟儿比喻待人因人而异。
  • 日下无双京城无人可比。比喻才能出众。
  • 扫除天下扫除:消除,肃清。肃清坏人,安定社会。
  • 上和下睦指长幼之间或上下级之间相处得很好。
  • 上勤下顺勤:勤奋。顺:顺从,服从。作领导的勤奋工作,下面的人就会顺从他的领导。
  • 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形容一无所有,贫困到了极点。
  • 舌挢不下挢:翘起。翘起舌头,久久不能放下。形容惊讶或害怕时的神态。
  • 手下留情下手的时候留点情面。比喻处理事情不要太苛刻。
  • 天下为家原指将君位传给儿子,把国家当作一家所私有,后泛指处处可以成家,不固定居住在一个地方。
  • 吴下阿蒙吴下:现江苏长江以南;阿蒙:指吕蒙。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 下马威原指官吏初到任时对下属显示的威风,后泛指一开始就向对方显示自己的威力。
  • 下气怡色形容气色和悦,态度恭顺。同“下气怡声”。
  • 下逐客令秦始皇曾下过逐客令,要驱逐从各国来的客卿。泛指主人赶走不受欢迎的客人。
  • 以天下为己任把国家的兴衰治乱作为自己的责任。
  • 知人下士知:识别。下士:屈己尊人。能识别人才并礼贤下士。
  • 巴人下里①即下里巴人。古代楚国流行的民间歌曲。用以称流俗的音乐。巴,古国名,在今四川东部一带,古为楚地。下里,乡里。②泛指粗俗的。
  • 彻上彻下彻:贯通。贯通上下。
  • 城下之盟指在敌方兵临城下时被迫签订的屈服的和约。
  • 耻居人下以地位在人之下为耻。
  • 床下牛斗听到床下蚂蚁动,误以为牛在相斗。形容体衰耳聪,极度过敏。
  • 低三下四形容态度卑贱低下也指工作性质卑贱低下。
  • 丢下耙儿弄扫帚放下这样,又做那样。比喻事情总做不完。
  • 附上罔下附:附和;上:君王,罔:欺骗;下:臣下。亲附君王,欺骗臣下。
  • 李下瓜田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
  • 买上嘱下贿赂上司,央告下人。同“买上告下”。
  • 平治天下平:平定;天下:指全中国。治理国家,使天下太平。
  • 屈高就下地位高的人降低身分,迁就地位低的人。
  •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盛:大;副:相称,符合。名望很大的人,实际的才德常是很难跟名声相符。指名声常常可能大于实际。用来表示谦虚或自我警戒。
  • 天下大乱天下:指中国或世界。全国或全世界的局势动荡不安。
  • 天下无双天下找不出第二个。形容出类拔萃,独一无二。
  • 一匡天下匡:纠正;天下:原指周天子统治所及的地方,即整个中国。纠正混乱局势,使天下安定下来。
  • 正中下怀正合自己的心意。
  • 直上直下①上下一贯。②从上到下,从头到脚。③形容陡直。
  • 兵临城下敌军已来到自己的城墙下面。比喻情势十分危急。
  • 不见棺材不下泪比喻不到走投无路的境地不肯死心。
  • 刀下留人为营救将被斩首的人而向主持或执行斩首的人发出的留人一命的紧急呼吁。
  •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走过瓜田,不要弯下身子提鞋;经过李树下面,不要举起手来整理帽子。比喻避嫌疑。
  • 久居人下现指处境或职务长期处于他人之下。
  • 瞒上欺下蒙骗上级,压迫下属和人民。
  • 名满天下天下闻名。形容名声极大。
  • 名下无虚原意是名气大的人一定有真才实学。后比喻名不虚传。
  • 赧颜汗下赧:因羞愧而脸红。颜:面容。形容羞愧到极点。
  • 泥沙俱下指在江河的急流中泥土和沙子随着水一起冲下。比喻好人和坏人混杂在一起。
  • 牛口之下借指卑下的地位。
  • 骑虎难下骑在老虎背上不能下来。比喻做一件事情进行下去有困难,但情况又不允许中途停止,陷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的成功,是从小到大逐渐积累起来的。
  • 上方不足,下比有余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头顶上没有一片瓦,肢底下没有插针的地方。形容一无所有,贫困到了极点。
  • 上下交困指国家和百姓都处于困难的境地。
  • 上下一心上上下下一条心。
  • 上溢下漏指上富下贫。
  • 首下尻高头向下,屁股翘起。跪拜磕头的样子。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家的兴盛或衰亡,每个普通人都有一份责任。
  • 威震天下威名传于全国,震惊世上。
  • 无敌于天下天下都没有对手。形容力量强大无比。
  • 下气怡声下气:态度恭顺:怡声:声音和悦。形容声音柔和,态度恭顺。
  • 一统天下天下:指全国。原指统一的国家,现多指某一地区或某一机构不贯彻上级意图而形成的独立王国。也泛指为少数人所霸占的某一领域。
  • 谮下谩上谗毁下级,欺谩上级。
  • 正身率下端正自身,为下属表率。
  • 自郐以下吴国的季礼在鲁国看周代的乐舞,对于各诸侯国的乐曲都有评论,但从刽国以下他就没有再表示意见。比喻从某某以下就不值得评论。
  • 承欢膝下承欢:旧指侍奉父母;膝下:子女幼时依于父母膝下,故表示幼年。旧指侍奉父母。
  • 朝野上下朝野:指朝廷和民间;上下:从中央到地方。指从中央到地方,从做官的到老百姓。
  • 承上启下承接上面的,引起下面的。多用在写文章方面。
  • 怆然涕下怆然:伤感的样子。伤感地涕泪流洒。
  • 肚里泪下眼泪往肚里流。形容有苦说不出。
  • 黑灯下火形容黑暗没有灯光的情景。
  • 怀柔天下使天下归服。怀柔:旧指统治者用政治手腕笼络人心,使之归服。
  • 寄人檐下犹言寄人篱下。比喻依附别人生活。
  • 居下讪上指属员背地里讥笑上级。
  • 胯下蒲伏蒲伏:通“匍伏”,指伏地爬行。指汉朝韩信年少时有胯下之辱。
  • 凌上虐下凌:欺负。欺侮在上的人,虐待在下的人。
  • 泣数行下眼泪接连不断的往下掉。形容非常悲伤。
  • 墙高基下比喻名位虽高而才德低下。
  • 求贤下士访求贤士且礼遇之。
  • 上漏下湿上:指屋顶;下:指地面。形容房屋破旧,不能蔽风雨。
  • 忐上忑下指心神不定,恐惧不安。
  • 堂上一呼,阶下百诺诺:答应。堂上一声呼唤,阶下齐声答应。多形容旧时豪门权贵威势烜赫,侍从和奉承的人很多。
  • 涕泪交下鼻涕眼泪同时流下,形容极度哀痛。同“涕泪交零”。
  • 投井下石看见人要掉进陷井里,不伸手救他,反而推他下去,又扔下石头。比喻乘人有危难时加以陷害。
  • 屋下架屋比喻机构或文章结构重叠。
  • 无敌天下天下都没有对手。
  • 下笔成篇形容文思敏捷。同“下笔成章”。
  • 下笔如神指写起文章来,文思奔涌,如有神力。形容文思敏捷,善于写文章或文章写得很好。
  • 下马冯妇以之比喻重操旧业的人。
  • 下乔迁谷用来比喻人从光明走向黑暗,或者从良好的处境而进入劣境。。
  • 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旧时认为有知识的人即使待在家里,也能知道外面发生的事情。
  • 言语妙天下形容言语非常精妙。
  •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指用重金悬赏,就会有勇于出来干事的人。
  • 半部论语治天下旧时用来强调学习儒家经典的重要。
  • 不塞下流,不止不行指对佛教、道教如不阻塞,儒家学说就不能推行。现比喻不破除旧的、坏的东西,新的、好的东西就建立不起来。
  • 不上不下上不去,下不来。形容进退两难。
  • 错落高下犹言长短高低。
  • 汗如雨下汗珠象下雨似的往下掉。形容出汗很多。
  • 买上告下贿赂上司,央告下人。
  • 马上得天下喻指武功建国。
  • 目无下尘下尘:佛家语,凡尘,尘世,比喻地位低下者。眼睛不往下看。形容态度傲慢,看不起地位低的人。
  • 上情下达下面的情况或意见能够通达于上。
  • 上下同门上下:指上一辈与下一辈。姑婿与侄婿的互称。
  • 上行下效效:仿效,跟着学。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干。
  • 上智下愚智:聪明;愚:笨。最聪明的人和最愚笨的人。孔子认为他们都是先天决定,不可改变。
  • 十年窗下科举时代,读书人要取得功名,终年埋头在书本里。形容十年时间闭门苦读。
  • 天下为笼笼:牢笼。旧时比喻为世事所束缚。
  • 投石下井比喻乘人之危加以陷害。同“投阱下石”。
  • 无天于上,无地于下原指军将临战奋不顾身。
  • 挟天子以令天下挟制着皇帝,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现比喻用领导的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同“挟天子以令诸侯”。
  • 语妙天下形容言语精妙无比。
  • 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比喻只是口头说说,没有实际行动。
  • 百下百着犹言百发百中,万无一失。同“百下百全”。
  • 不相上下分不出高低好坏。形容水平相当。
  • 谄上欺下谄:讨好,奉承;欺:欺压。讨好上司,欺压下级。
  • 等而下之由这一等逐级往下。指跟某一事物比较起来更差。
  • 低首下气形容有所畏惧而不得不屈服。
  • 低心下意指小心谨慎、专注不移。
  • 帝辇之下皇帝所在的地方。用指京都。
  • 对证下药比喻针对事物的问题所在,采取有效的措施。同“对症下药”。
  •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佛家劝人改恶从善的话。比喻作恶的人一旦认识了自己的罪行,决心改过,仍可以很快变成好人。
  • 甘拜下风表示真心佩服,自认不如。
  •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比喻避嫌疑。同“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 贵贱高下指人的社会地位高低不同。
  • 冠上履下比喻上下分明,尊卑有别。
  • 兼善天下兼善:使大家都有好处。使天下人都得到好处。
  • 降心下气指虚心下气。
  • 林下风范林下:幽僻之境;风范:风度。指女子态度娴雅、举止大方。
  • 凄然泪下凄然:寒凉。形容凄凉悲伤。
  • 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比喻两头没有着落。
  • 上援下推上面牵引下面推。比喻推荐引进。
  • 舌桥不下形容惊讶的神态。
  • 双管齐下管:指笔。原指手握双笔同时作画。后比喻做一件事两个方面同时进行或两种方法同时使用。
  • 妄下雌黄乱改文字,乱发议论。
  • 自郐而下表示自此以下的不值得评论。同“自郐以下”。
  • 樽前月下酒樽之前,月亮之下。指对酒赏月的悠闲情境。
  • 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形容一无所有,贫困到了极点。
  • 包打天下包:承担全部任务,负责完成。将打天下的整个任务承担下来。常指人逞强争胜。
  • 谄上傲下对上讨好,对下傲慢。
  • 恶居下流恶:讨厌,憎恨;下流:即下游,引伸为卑下的地位。憎恨处于下游。原指君子不愿居于卑下的地位。现也指不甘居下游。
  • 高下任心形容能胸有成竹地处理事情。同“高下在心”。
  • 敬贤下士尊敬贤者,屈身交接士人。旧时谓封建帝王或官员重视人才。
  • 敬上接下尊敬在己之上者,爱护在己之下者。形容待人谦恭有礼。同“敬上爱下”。
  • 普天之下指整个天下;遍天下。
  • 上谄下渎谄:奉承;渎:轻慢,亵渎。奉承上级,轻慢下属。
  • 上慢下暴指君上骄慢,下民强暴。
  • 上下同欲上下有共同的愿望,谓众心齐一。
  • 盛名之下,其实难符名望很大的人,实际的才德常是很难跟名声相符。指名声常常可能大于实际。用来表示谦虚或自我警戒。
  • 食不下咽食物虽在口中但咽不下去。形容忧心忡忡,不思饮食。
  • 世风日下指社会风气一天不如一天。
  •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古谚语。比喻实至名归。
  • 天下汹汹汹汹:喧扰。形容局势动荡,群情喧扰。
  • 投阱下石比喻乘人之危加以陷害。
  • 五行俱下指读书敏捷神速。
  • 依人篱下依:依附,依靠;篱:篱笆。依附于他人篱笆下。指依靠他人生活。
  • 糟糠之妻不下堂糟糠:用以充饥的酒糟糠皮等粗劣的食物;堂:正房。不要遗弃共过患难的妻子。
  • 重赏之下,必有死夫指用重金悬赏,就会有勇于出来干事的人。
  • 诌上抑下谄:讨好,奉承。讨好上司,压制下级。
  • 助人下石帮助别人去作害人的事。
  • 自刽以下刽:西周时的诸侯国名。从刽以下的乐曲就不加评论。比喻从某某以下就不值得一提。
  • 甘败下风甘:情愿,乐意;下风:风向的下方。对人自认不如,真心佩服。
  • 笔下超生超生:佛家语,指人死后灵魂投生为人。为了免使他人受难,书写时,在用意和措词方面都给予宽容或开脱。
  • 谄上骄下谄:讨好,奉承。对上谄媚讨好,对下骄横无理。
  • 谄上抑下讨好上司,欺压下级。
  • 床下安床比喻无谓之重复。同“床上施床”。
  • 刺上化下讽谕国君,教化下民。
  • 蹀躞不下指心里忐忑不安,不能放心。
  • 独步天下独步:独一无二,特别突出。超群出众,无人可比。
  • 高下在心高下:比喻伸和屈。原意是做事要斟酌情况,采取适当办法。后形容能胸有成竹地处理事情。
  • 河汾门下河:黄河。汾:汾水。用以比喻名师门下,人才济济或人才辈出。
  • 寄人篱下寄:依附。依附于他人篱笆下。比喻依附别人生活。
  • 林下风致指女子态度娴雅、举止大方。同“林下风气”。
  • 谦躬下士犹言谦恭下士。谦虚恭敬地对待地位比自己低的士人。
  • 上蒸下报泛指乱伦的性行为。
  • 损上益下减少君上的权利以施惠下民。
  • 桃李不言,下自成行古谚语。比喻实至名归。
  • 痛下针砭针砭:古代以砭石为针的治病方法。比喻痛彻尖锐地批评错误,以便改正。
  • 屋下作屋比喻机构或文章结构重叠。同“屋下架屋”。
  • 先下手为强在对手没有准备好的时候首先动手,取得主动地位。
  • 相持不下双方对立,彼此相持,不肯让步。
  • 疑误天下疑:怀疑。令天下迷惑不解。
  • 纵横天下在天下任意往来,没有阻挡。
  • 潸然泪下潸然:流泪的样子。形容眼泪流下来。
  • 安营下寨安、下:建立,安置;寨:防守用的栅栏。指部队驻扎下来。也比喻建立临时的劳动或工作基地。
  • 半上半下指两可之间。
  • 从天而下比喻出于意外,突然出现。
  • 附下罔上附和偏袒同僚或下属,却欺骗君上。
  • 甘处下流甘愿处于下流。比喻甘居落后。
  • 瞒上不瞒下瞒:也作“漫”,欺骗,蒙蔽。瞒着上面,不瞒下面。指通同作弊,不使上级知道。
  • 泣下如雨眼泪象雨一样。形容伤心到极点。
  • 泣下沾襟襟:衣服胸前的部分。泪水滚滚流下,沾湿衣服前襟。哭得非常悲伤。
  • 柔声下气犹言低声下气。形容恭顺谦卑的样子。
  • 束上起下犹承上启下。多用于诗文评语。
  • 头上末下第一次,初次。也指从上到下,从头到尾。
  • 倚人庐下指依靠别人生活。
  • 贞下起元用以表示天道人事的循环往复,周流不息。
  •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走过瓜田,不要弯下身子提鞋;经过李树下面,不要举起手来整理帽子。比喻避嫌疑。
  •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赶不上前面的,却超过了后面的。这是满足现状,不努力进取的人安慰自己的话。有时也用来劝人要知足。
  • 城下之辱指兵临城下屈膝求和的耻辱。
  • 澄清天下指整肃政治,清楚奸佞,使天下复归太平。
  • 恶湿居下厌恶潮湿却住在低洼的的地方。比喻行动跟愿望相违背。
  • 风前月下指良辰美景。
  • 高下在口犹言信口雌黄。
  • 滑天下之大稽强调事情非常滑稽可笑(带讽刺意味)。
  • 目下十行形容看书速度极快。
  • 赏高罚下奖赏有功的人,惩罚犯罪的人。同“赏功罚罪”。
  • 上嫚下暴指君上骄慢,下民强暴。同“上慢下暴”。
  • 拖人下水比喻勉强人一道做他不愿做的事(多指坏事)。
  • 无下箸处晋武帝时,何曾生活豪奢,食日费万钱,犹云无下箸处。后用以形容富人饮食奢侈无度。
  • 席卷天下形容力量强大,控制了全国。
  • 承上起下指承接前者,引出后者。
  • 对症下药针对病症用药。比喻针对事物的问题所在,采取有效的措施。
  • 高下在手犹言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串通做弊。同“高下其手”。
  • 横行天下横行:纵横驰骋,毫无阻挡。形容遍行天下,有受阻碍。亦形容东征西战,到处称强,没有敌手。
  • 胯下之辱胯下:两条腿之间。从胯下爬过的耻辱。
  • 泪下如雨眼泪象雨水似的直往下流。形容悲痛或害怕之极。
  • 柳下借阴比喻请求别人的庇护。
  •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原意是桃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
  • 怡声下气怡声:声音和悦;下气:态度恭顺。形容声音柔和,态度恭顺。
  • 催人泪下催:催促,促使。形容事迹十分感人,使人不禁流下眼泪。
  • 郐下无讥指微不足道。
  • 冒天下之大不韪冒:冒犯;不韪:不是,错误。去干普天下的人都认为不对的事情。指不顾舆论的遣责而去干坏事。
  • 弩下逃箭比喻近者反能免遭祸殃。因弩箭射远不射近,故有此比喻。
  • 等米下锅等着米来下锅烧饭。比喻生活困难,缺少钱用。
  • 垂耳下首犹俯首帖耳,形容驯服听命。
相关汉字解释 补充纠错